开局首季,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,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,市场预期加快好转,增长动能持续增强,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。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”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”,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发展领航定向。观察大国经济,既要认清当下运行之“形”,也要把握一年增长之“态”,更要重视长远发展之“势”。针对各方关切的热点问题,记者多方调研采访,从中国经济的“形势”“态势”“大势”全面观察中国经济。
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,经济社会发展暖意扑面、向上向好,神州大地上,一个个奋斗的身影、忙碌的场景传递信心与活力。观察一国经济之“形”,要从“数字账本”看运行变化,从市面“冷”“暖”看活力几何,从行业、企业发展看预期信心。
以“数”观“形”,向上势头不断积蓄、全面回暖来之不易——
数据升降,是衡量经济运行的重要维度。今年以来,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,中国经济从压力中转暖,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,经济“向上”之形基本确立,有望持续巩固。
“三驾马车”动力正在增强。
消费“暖”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8%,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10.6%。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.6%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,随着就业逐步恢复,居民收入增长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。
交通物流“跑”起来。
39天破100亿件、67天破200亿件、96天破300亿件……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,截至4月6日上午8时,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300亿件,比2019年提前99天。国内航线加快恢复。根据民航局数据,一季度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.26亿人次,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.6%。交通物流是经济循环“大动脉”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,3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.5%,连续2个月回升;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,达58.1%。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处长胡焓说,3月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已回升至去年以来最好水平。供应链上下游活动趋于活跃,商品流通加快,行业活力增强。
资金活水“流”起来。
经济企稳回升,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随之上升,资金“活水”加快流向实体经济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.6万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.53万亿元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.6%,同比提高4.5个百分点。“在国内经济前景和预期改善,以及稳增长政策支持下,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,企业信用环境整体改善。”
以行业、企业观“形”,回稳向上的中国经济,带动经营主体效益逐步好转,市场信心稳步回升——
广大经营主体,既是推动创新、促进就业、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,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。
——税收大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步回升,一季度同比增长4.7%。住宿餐饮、文体娱乐、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.8%、13.7%和9.4%,已超疫情前2019年水平。
——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.3,升幅达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,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等8个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;截至4月18日,A股已有302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,其中222家业绩预喜,占比达73.5%。
稳定的发展预期,是经济整体好转的重要支撑。
今年以来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,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;中国人民银行问卷调查显示,一季度,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.8%,比上季上升10.3个百分点。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从货币信贷、房地产回暖以及企业经营和居民就业的恢复看,经济恢复势头将进一步增强。全球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对中国经济的“信心票”。今年一季度,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59.88亿元,远超去年全年的900.2亿元。
整体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之“形”——
消费快速复苏,为“开门稳”提供基础支撑;投资持续发力,大项目加速落地形成实物量;供给冲击明显缓解,原材料价格总体稳中有落;企业经营好转,行业暖意渐浓……“‘形’稳‘势’升,需求明显改善,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,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有利支撑显著增多。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。
开局起步,至关重要。